张先十咏图中的诗词( 二 )


高鬟照影翠烟摇 。
白纻一声云杪 。
倦醉天然玉软,弄妆人惜花娇 。
风情遗恨几时消...20、《西江月·肃肃秺侯清慎》肃肃秺侯清慎,温温契苾知诗 。
能推恻隐救民饥 。
况乃义方教子 。
宪府两飞鹗荐,士林竞赋怀辞 。
天门正美可前知...21、《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水调数声持酒听 。
午醉醒来愁未醒 。
送春春去几时回 。
临晚镜 。
伤流景 。
往事后期空记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 。
云...22、《天仙子·持节来时初有雁》持节来时初有雁 。
十万人家春已满 。
龙标名第凤池身,堂阜远 。
江桥晚 。
一见湖山看未遍 。
障扇欲收歌泪溅 。
亭下...23、《天仙子·醉笑相逢能几度》醉笑相逢能几度 。
为报江头春且住 。
主人今日是行人,红袖舞 。
清歌女 。
凭仗东风教点取 。
三月柳枝柔似缕 。
落絮...24、《天仙子·十岁手如芽子笋》十岁手如芽子笋 。
固爱弄妆偷傅粉 。
金蕉并为舞时空,红脸嫩 。
轻衣褪 。
春重日浓花觉困 。
斜雁轧弦随步趁 。
小凤...25、《天仙子·坐治吴州成乐土》坐治吴州成乐土 。
诏卷风飞来圣语 。
亲舆乞得便藩归,瑶席主 。
杯休数 。
清夜为君歌白苎 。
花接旧枝新蕊吐 。
造化...26、《清平乐·屏山斜展》屏山斜展 。
帐卷红绡半 。
泥浅曲池飞海燕 。
风度杨花满院 。
云情雨意空深 。
觉来一枕春阴 。
陇上梅花落尽,江南消...27、《清平乐·清歌逐酒》清歌逐酒 。
腻脸生红透 。
樱小杏青寒食后 。
衣换缕金轻绣 。
画堂新月朱扉 。
严城夜鼓声迟 。
细看玉人娇面...28、《清平乐·青袍如草》青袍如草 。
得意还年少 。
马...
国画《十咏图》的作者是《十咏图》卷,宋,张先绘,绢本,淡设色,画心纵52cm,横125.4cm 。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
宋熙宁五年(1072年),张先82岁,致仕家居,出于对父亲的怀念,翻阅他生前诗作,其中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的最末两句说到“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对张先有所触动,启示他创作了这幅《十咏图》 。
简述张先在词史上的贡献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
天圣八年(1030)进士 。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 。
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
语言工巧 。
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 。
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 。
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
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 。
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
《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 。
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
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 。
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 。
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 。
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 。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
”(《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
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 。
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