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网( 四 )


...
关于诗词的平仄怎样尽快掌握诗词的平仄?如何能尽快填出优美的词?...平仄 作者:中华诗词网 时间:2004-3-20 点击:1352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 。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 。
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 。
这就是交替 。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 。
这就是对立 。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 。
现在先谈一谈怎样辨别平仄 。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 。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 。
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 。
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 。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 。
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
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 。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 。
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 。
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 。
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
如何学习诗词的平仄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
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
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 。
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 。
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我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特别是写旧体诗,我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