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诗词之美作文( 六 )


慢慢地 , 我开始品味诗的意境 , 我偏爱王维的“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 , 我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的闲适 , 更向往李白放荡不羁“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的洒脱 。
我更喜欢孟浩然“绿树村边合 , 青山郭外斜 。
”的乡村美景 。
还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的豁达 。
诗歌之美 , 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会想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每当我心情不好时 , 总会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的田园美景 。
当我高兴时 , 也会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的潇洒 , 自由 。
在诗歌中体验“燕草如碧丝”的美景 , 拥有“雨中春树 , 万人家”的快乐 。
诗歌之美 , 给我带来了新的乐趣 。
在萧瑟的秋风中散步 。
忽见老杜招手 , 举杯邀月 , 太白潇潇洒洒地走来 , 让我与他一同体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壮志豪情 。
诗歌之美 , 还使我在业余生活中陶冶情操 , 感受诗人经历的跌荡起伏 , 体会人世间的人情冷暖 , 世态炎凉 。
漫步古诗苑 , 与古诗相伴 , 与古人为伍 , 悠哉 , 美哉!
中国古诗词里的韵味600字

【感受中国诗词之美作文】

古诗文之美 , 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 , 音韵美 , 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 , 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 , 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由于古诗文是经典 , 这是所有的语文教育者们所承认的 , 也正由于此 , 在传统的教育中 , “熟读苦吟”作为学习重点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 , 似乎不这样 , 就不能传承经典 , 就不能学习文化 , 而这种模式本身有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 淡化了学生的兴趣 , 因此 , 只有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上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创新 , 才会使学生读之有味 , 诵之有情 , 才会真正的发挥古诗文教学的传承文化 , 品味经典的作用.在古诗词中 , 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兰作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君子 , 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它们往往象征着纯洁 , 孤高 , 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而咏月的诗句也随处可见 , 月以其独特的形象 , 往往能使人们产生一些特别的情感 , 如思乡之情、怀古之情、感叹人生苦短及抒发广阔胸怀之情 , 等等.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 , 也表现出古诗词中特定的文化 , 因此引领学生开展专题诵读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 培养学生阅读奖赏的耐心、细心 , 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兴趣.一堂以“月”为主题的专题诵读课上 , 由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的吟唱开头 , 到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flash诵读欣赏 , 再到几组有关写“月”诗句的画面展示 , 学生们已初步感受到“月”这一特定意象所给人们带来的特殊的氛围 , 接下来对带“月”诗句的搜集成果展示与背诵比赛及对不同诗句的不同主旨的探究 , 使“月”在古诗文中这一特定的形象扎根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 , 也使学生明白即便是同一意象 , 在不同的诗句、不同的境界中 , 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以“梅”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中 , 引导学生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阅读 , 使学生发现:同样的词牌、同一个意象 , 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作者不同的人生志趣.同一专题下的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 , 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细心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此外 , 类似的专题探究和分类整理还体现在以“走进酒文化”为主题的对描写与“酒”有关的诗句的搜集整理与吟诵表演、以“四季”为主题的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诗句的整理对比等等.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 那么 , 这些看似复杂的分类整理对学生来说也似乎变得轻松容易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古诗文的教学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