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与三伏的关系,2019立秋后为何还要设末伏,立秋是三伏的开始吗

1、2019立秋后为何还要设末伏,立秋是三伏的开始吗立秋(autumn begins):在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我国传统上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暑去凉来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立秋后为何还要设末伏,立秋是三伏的开始吗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
立秋后为何还要设末伏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夏秋两季的分节点 。立秋与之前大暑天最大的不同在于“初候”,立秋后气温下降与“凉风至”有直接关系 。
古人在立秋后置“末伏” , 意在提醒人们初秋仍然要避暑热之气,仍要藏伏 。从“五行”上作了解释:“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 。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 。”但立秋后的“伏”在内含上已有明显变化,多了“收敛”的概念 。古人还用“[”字来说明末伏与初伏、中伏的不同,“[”与“秋”同音 , 都念jiū,《岁序总考全集》“立秋七月节”条称:“秋,[也,万物[敛成就也,故谓立秋,七月之节气也 。”
立秋是三伏的开始吗:不是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 。所以立秋不是三伏天的开始 。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 , 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 ,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而2018年的立秋则处于中伏阶段 。
立秋后还有伏天吗:有的
2018年中伏是20天,而立秋刚好处于中伏阶段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

立秋与三伏的关系,2019立秋后为何还要设末伏,立秋是三伏的开始吗

文章插图
2、三伏里立秋啥意思三伏里立秋的意思是:三伏刚过,就到了立秋的日子 。出自:唐齐己《新秋》 。原诗:《新秋》始惊三伏?。钟隽⑶锸?。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 , 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 , 太阳到达黄经135°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 为秋季的起点 。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 , 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