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东起鸭绿江还是山海关,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

1、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 , 西至居庸关 。
修筑明长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明朝自始至终对北方防务的建设非常重视 。长城、关隘、墩堡的修筑工程,在明朝的 270多年中几乎没有中断过 , 逐步形成了“九边”分区防守 , 分段管理和修筑长城的制度 。
扩展资料:
在明朝前期的时候 , 当朝的执政者指挥手下人将以往的城墙建筑进行了完善和新建 。后来明太祖洪武又派两名将士带领军队攻占了东北地区 , 又一次的将长城的区域扩大 。
到了明成祖继位后,朱棣皇帝亲自带领军队北上讨伐少数民族,并获得了成功 。这一次,修建的规模再一次进行了扩大,一路修到了居庸关的附近 。
与当时的秦朝年间相比较而言,二者的修建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秦朝时期主要步的骤是 , 将其进行了一次再加工和扩充,并且将明长城的范围变得更广 。
秦长城则是秦王嬴政在完成诸侯国的统一之后,将燕、赵、秦中相对零散的城墙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而这三国的长城串联起来后,便也在大体上形成了秦长城 。而明长城,则是相对于而言范围要更广阔,它西起嘉峪关 , 东至鸭绿江 。
明长城的修筑,有效的阻止了蒙古骑兵的野蛮入侵,也使得明朝的种植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小农经济发展较好 。明长城也保障了城中的百姓,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文化 。从古至今,关于长城,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和事迹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长城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明代万里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其实在山海关的北边有个叫无名口的地方 , 就是从这里向东至鸭绿江边,还有980公里的明长城,这段长城属明朝时的九镇之一的辽东镇管辖 。那么,辽东长城为什么被人遗忘呢?又是在什么时候从地图上抹掉的呢?当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之时,特别是顺治入北京之初,全国尚未统一,政局不稳,前方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相对抗,后方有蒙古贵族势力的威胁 , 清王朝为巩固其东北的“发祥之地”,就在辽东划了禁区 。在禁区范围内,首先利用了明代辽东长城的防御设施,并将东北的清“永陵”所在地也扩展到防线之内,把因战争破坏的长城加以修补,并插以柳条 , 作为禁区的标志 , 号称柳条边,并下令将山海关定为关卡,限制出入 。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部分,不但其建筑本身被改为清“柳条边”,而且清代出版的书中也被删掉 。如清康熙年间出版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附图中,只有“柳条边”,而不见明代辽东长城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盛京舆地全图》,也将明代辽东长城勾销,而只画出“柳条边” 。该图在左下方只在山海关附近一小段长城处表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再者由于辽东这段长城工程相对比较简单 , 毁坏也较为严重,加之修筑时间早于辽东长城且保存完好的明长城山海关、嘉峪关两座关城东西又彼此遥相呼应 。上述种种 , 可能就形成明代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说法的缘由 。(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