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诗词( 三 )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互绩皋啃薤救鸽寻龚默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
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
这样,阻隔的双方在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 。
江头江尾的遥隔在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 。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
希望你能满意离别的诗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 。
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关于离别的诗词名句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西厢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
-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