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味的诗词

带有味的诗词

带有“冬味”的诗句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 。
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
冬夜——岁华皆采获,冬晚共严枯 。
冬风——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 。
冬天——琥珀珠海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 。
冬思——岁寒,然后知柏之后凋 。
冬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末狼 。
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带有古典味的歌曲独上西楼(《相见欢》)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几多愁(《虞美人》)芳草无情(《苏幕遮》)清夜悠悠(《桃源忆故人》)有谁知我此时情(《鹧鸪天》)胭脂泪(《乌夜啼》)万叶千声(《玉楼春,又名木兰花》)人约黄昏后(《生查子》)相看泪眼(《雨霖铃》)欲说还休(《丑奴儿》)思君 (《卜算子》)以上为邓丽君《淡淡幽情》全部曲目,括号内为诗词 。
还有《人面桃花》
带有广告语的诗句,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在商业价值之外,广告语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广告语对于诗词的借鉴也因此由浅入深,愈行愈远 。
广告语借鉴古典诗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1、引用 引用是古代诗词在广告语的运用中最简明直接的方式 。
按广告语引用方式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直接引用”和“断字截句”两种 。
“直接引用”是指广告语对古典诗词不作任何修改,照搬过来的做法 。
典型的案例有: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广告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截字断句”是指广告语换改古典诗词中的个别词汇,以契合本品牌需求的做法 。
著名的案例有南昌江铃汽车制造厂改李白名篇《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而成的“千里江铃一日还” 。
2、修辞 将古典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广告语中来,可以使广告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历来受到广告创作人员的喜爱 。
顶真 。
顶真是指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开头,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使邻接的词、短语、句子、段落首尾蝉联 。
著名案例有“骆驼”牌电扇的广告语“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长城”电扇的广告语“长城电扇,电扇长城”;万家乐电器的广告语“万家乐,乐万家” 。
比喻 。
是指用某些有些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
运用比喻的广告语一般旨在突出产品的特殊功能,如德芙巧克力的“牛奶香浓,丝般感受”;阳光热水器的广告语“带给您阳光般的温暖”;香港水星唱片广告公司广告语“自然界的韵律” 。
对偶 。
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的修辞方式,它可以使广告语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整体感 。
例如,某佛寺中茶亭广告语“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孔府宴酒”的广告语“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知音》杂志的广告语“人海茫茫,哪里有知己;刊物如林,何处找知音” 。
3、声律 中国诗词与音乐关系亲密,《诗经》中的《雅》、《颂》多系乐词,鼎盛时期的宋词也是依了词牌格式为配乐而写的,在声律上颇有建树,这正符合了广告语琅琅上口的要求 。
平仄 。
平仄依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言,其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诗词语言要抑扬高下,轻重变化,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
结合拼音,我们将第一声和第二声认作为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认作为仄声 。
一句广告语,读起来有珠圆玉润之美,遵守平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
例如,某钟表店广告语为“刻刻催人资警醒,声声劝尔惜光阴”,上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平”;又如航天汽车的广告语“城乡路万千,路路有航天”,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仄平平” 。
押韵 。
押韵在广告语的写作中十分普遍,因为相同的韵脚能使得广告语和谐统一、同气连枝,例如万宝空调的广告语“万宝空调,四季逍遥”,雪碧汽水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格力空调的广告语“好空调,格力造” 。
更值一提的是“双声叠韵”,在现代汉语中,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具有特殊的形式美和音乐美,李清照的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双声叠韵的千古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