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田蕴章

诗词格律田蕴章

《诗词格律知识大全》 关于律诗,大致是在南朝时期沈约发现了汉语的四声,创制出作诗的基本规范即四声八病,然后在隋唐时期律诗的平仄逐渐定型 。
关于词的格律,一般认为大致在中晚唐时期民间逐渐出现与诗有区别的曲子词,并且可以入乐歌唱,后来大量文人也开始写曲子词,逐渐发展成词 。
到宋朝辉煌一时 。
因为填词的时候原本是按照固定的曲调填入文字,所以对相应的词牌填入的文字要符合曲调和演唱的要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平仄格式 。
五言律诗的格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 。
仄,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 。
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春日登楼怀旧宋寇 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从军行唐杨 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你可以参考一下
王力的《诗词格律》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第一节 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
但是 。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
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 。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
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拼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
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