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眼儿媚》
【求《眼儿媚》的赏析】作业帮【标题】:眼儿媚 【年代】:南宋【作者】:朱淑真【体裁】:词【内容】:--------------------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
【赏析】:--------------------【注释】:①轻柔:形容风和日暖 。
【评解】这首小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宛转地抒发了惜春情绪 。
上片写风和日丽,百花飘香,而转眼清明已过,落花飞絮,云锁朱楼,令人不堪回首 。
下片写午梦初醒,绿窗闻莺,声声唤起春愁 。
结尾三句,构思新巧,含蕴无限 。
全词语浅意深,辞淡情浓 。
清新和婉,别具一格 。
眼儿媚朱淑真鉴赏翻译和鉴赏春风戏弄着柳条,小径流动着花香,正是清明雨过后的大好时光.然而一位深锁朱楼的女词人,却正为春而烦恼,正在怨恨春的迟迟不去.她的怨春,自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春日往事.但在此时,无心细说,却只顾去责怪那扰醒她的春莺.莺声呖呖,啭得正巧,可在她听来,却无非愁声.莺儿全不关情,在绿杨影里、在海棠亭畔、在红杏梢头,到处是它们巧舌如簧,到处是它们的娇语媚音.可叹可悲,在如此惊耳的啼春声中,竟有一人,塞耳厌听,如坐愁城.
古诗词赏析 杜甫《春望》望 大 小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 。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
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
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
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 。
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熬煎,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
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 。
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
...
《江城子》·苏轼 诗词赏析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