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乐曲的古诗词( 三 )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
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
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
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
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
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
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
关于琴的古诗词~~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 。
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
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
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
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 。
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
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
东院 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
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 。
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 。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