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悼念亡夫的诗词( 四 )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 。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
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 。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
七十岁致仕 。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 。
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 。
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
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 。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 。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 。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
这个数字不算小 。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 。
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
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 。
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 。
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 。
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
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
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
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
白居易被称作什么白居易(前772--前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