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斜韵( 三 )


54、李百药 《火凤词二首》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 。
55、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一作鲍溶诗)》何年谢公赏,遗韵在江皋 。
56、李百药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成 。
57、王绩 《山夜调琴》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
58、司马逸客 《雅琴篇》愿持东武宫商韵,长奉南熏亿万年 。
59、吕温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
60、李乂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风泉韵绕幽林竹,雨霰光摇杂树花 。
61、储光羲 《贻阎处士防卜居终南》石门动高韵,草堂新著书 。
62、羊士谔 《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 。
63、韩仲宣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云浮宝马,水韵香车 。
64、吕温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郑相公》雅韵人间满,多惭窃和难 。
65、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芳名动北步,逸韵凌南皮 。
66、马戴 《宿翠微寺》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
67、刘孝孙 《咏笛》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
68、钱起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兴来文雅振,清韵掷双金 。
69、李夔 《使至汴州喜逢宋之问》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 。
70、李峤 ...
诗词里的“韵部”是什么?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
编辑本段内容韵这个概念来自于诗歌 。
自有诗歌起,就有韵的事实,但是上古并无韵的概念,因此,顾炎武称“考自汉魏以上之书并无言韵者,知此字必起于晋宋以下也” 。
也就是说,上古有押韵的事实和现象,但是人们并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因而也没有指称这一现象的术语 。
后代的文人逐渐注意到诗歌韵文同声押韵形成韵律美的音韵现象,才逐渐出现了韵的概念 。
押韵的意思,是句子中相对应位置的字,收声相同,称为押韵 。
所谓收声相同,就是说字的音节末尾的部分相同 。
汉字的一个音节由声母、介音(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部分组成,(刘复称之为“头颈腹尾神”五分),那么五部分中哪些部分相同就算作“收声相同”?这可以从古人的用韵实际中归纳出来 。
从诗歌押韵可以看出,收声相同就是指音节主要元音(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称为押韵 。
其中,宋词和元曲的用韵,还可以不同声调通押,因此可以看出“韵腹加韵尾”是押韵的基本单位,为了便于称呼,就把音节中韵腹加韵尾的部分称为“韵基” 。
韵书所谓韵,就是押韵的韵 。
韵基相同是同韵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韵文对押韵要求不同,有的仅要求韵基相同,有的不仅要韵基相同,而且要求声调相同 。
因此,不同的韵书韵的概念也有不同,如《切韵》系韵书是区别声调的,他的韵,是韵基、声调相同的字 。
《中原音韵》是不区别声调的,他的韵仅是韵基相同的字 。
因此辨别古书中“韵”的概念,须视情况而定 。
韵部是比较晚起的一个概念,在清代古音学出现之前,韵书和音韵学只称“韵”而不称“韵部” 。
所谓韵与韵部,实际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汉字之间具有韵基相同的关系,就叫“韵”;具有同韵关系的一组字,就形成一个“韵部” 。
在清代以前,无论韵还是韵部,都可以叫做“韵” 。
从清儒开始,一般韵基相同的一组字,就称为“韵部”,而“韵”则专指韵基、声调相同编辑本段韵部韵部,与汉语音节的声部相对,特指狭义上的韵母,由汉语音节的韵基和韵调构成 。
韵基(普通话)包括:a\o\e\ai\ei\ao\ou\an\en\ang\eng\er\i\u\v;其中:e读作“鹅”或“也”尾韵,v读作“鱼” 。
韵调(普通话)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种 。
“斜”在古代诗词中是不是常读作xia是!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我念书的时候也是读xia的,“斜”许多老师都读作“xia”音,以与“家”等押韵 。
由于语音演变,现在不少韵脚不押韵的古诗,古代其实都押韵的,也就是这些韵脚都是在同一韵部的 。
其实语音是演变的,唐代的读音到今天到底如何读,其实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我们只能通过研究拟测出它的读音来,例如王力先生考证“斜”在唐代读sia2(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的方音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