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结尾的诗词

鹿结尾的诗词

描写鹿的诗词关于“鹿”的诗词有:《鲁山山行》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
【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山林空荡,冰霜下落,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梦游天姥吟留别》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注释】: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 。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的南面 。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
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 。
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 。
常着木屐,目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
”金银台:指神仙居所 。
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
《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 。
连溪绿暗晚藏乌 。
黄童白叟聚睢盱 。
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 。
归家说与采桑姑 。
【注释】:原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
元丰元年(1078)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里是前三首 。
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
首句写到潭鱼 。
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 。
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
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
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 。
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
三句转笔写人 。
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这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 。
“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 。
《易经·豫卦》“盱豫”,《疏》:“盱谓睢盱 。
睢盱者,喜悦之貌 。
”这里还暗用韩愈《元和圣德诗 》“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句意 。
从童叟之乐见出众人之乐,也寄寓了作者“乐人之乐”的情怀 。
接着,下片写谢雨的盛会,打破了林潭的寂静 。
常到潭边饮水的“ 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了 。
而喜庆的鼓声却招来了顽皮的“猿猱 ” 。
“ 虽未惯”与“不须呼”相映成趣,两种情态,各各逼真 。
颇有助于表现和平熙乐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