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在线检测七律( 三 )


以古音读来入格的诗,现在以今天普通话的标准来朗读,很多竟然出格,可是我们仍然欣赏它,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为甚?因为我们重视的是诗的内容之实之丰,意境之美之巧,而忽略了平仄,由此可见,平仄的重要性实在次之又次之 。
古诗词是能够入乐而唱的,诗有吟诵之说,吟不是唱,是拖长了字音,改变了音调的,吟到得意之处还要将音抖几抖,是这样一种读的方式 。
词也有倚声填词之说,实际词牌就是一首已经谱好了的曲 。
古诗词一旦入乐,或吟诵,其声调之性质便不复存在,平仄也就失去了意义,仅在以纯语言形式存在下,平仄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
从吟或以诗入乐来看,平仄在诗中,其美学特征不一定是必须具备的,即古诗词创作中声调的作用主要应该是限定一个字是什么字,仅凭正确阅读就能判断出来,而不是非得在这个位置上固定平或仄,这方面的要求显然不应该像建筑为了对称美而严格要求一样 。
一个著名声乐家在教授怎样唱出“琴手”和“禽兽”的区别时,要求前者发声以软起,后者以硬起来区分,软起是发音时由弱逐渐到强,类似于阳平音或上声,硬起是指发音时突然将声均匀发出,类似于去声的发音,这是用音强去比拟于音高,也说明汉字入乐已经失去了声调的意义,不得以以另外的声音形式来加以区别,以便听者能够根据声音判断出是委婉的“琴手”呢还是骂人的“禽兽” 。
歌唱时还有一种处理的办法是在发音前根据字的平仄声调加一个倚音 。
2 古诗词平仄之我见 平仄的重要性,由上可以看出,实在并非非此不可,强行的程式化的要求,超过了达到要求后的对应的重要性,往往会限制艺术的发展 。
以音乐为例,远在8000年前的贾湖鹤骨笛,就可以吹奏出七个在今人检测仍然是非常准确...
中文名:游黄山朝代:宋作者:朱彦格律:七律诗词正文三十六峰高...诗歌的写作初学者怎样学习写诗呢?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
”(《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
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 。
艾青指出.
【辛卯年春节诗词联活动】报名[东方]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 。
在即 这次我来组织报名序号,谢谢 。
2011年2月1日 1)蓝蝶非梦,2)笑语盈盈,3)贝肯鲍耳,4) 木雨,5)煮酒人,6)江流有声,7)龙哥,8) 看破黄尘 2011年2月2日(除夕) 9)仲尼雪砚 10)逢迟[秋歌虹韵] 11)三星高照 12)云儿 13)玉玲珑 14)暗香浮动 15)清风客 16)静静 2011年2月3日(春节) 17)春天的梦 18)海的烟 19)顺有一人 20)浪子规 21)随风 22)冷月如钩 23)时差半日 24)东方棋韵 2011年2月4日 25)痴迷 26)海上逍遥生 【辛卯年春节23—1】 对联:咏兔[时差半日] 【辛卯年春节23—2】 五律·归途有作[时差半日]
五言律诗的格律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
**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
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 。
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 。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 。
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