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武汉诗词( 三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记得采纳啊
描写“武汉”的诗句有哪些?展开全部 武汉有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长江汉水,长春观,首义街,珞珈山,东湖,磨山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黄鹤楼》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 这首诗武汉首次称为江城,“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 。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 。
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
这里,“才”“又”两个副词一气连贯,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饮”“食”两个生活细节相映成趣,显得兴致勃勃;“水”“鱼”两种富有特色的湘湖风物,写来则亲切如见,情意拳拳 。
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映了一种安土重迁的封建乡土观念和保守意识 。
毛泽东稍加改动,一反原意,读来亲切自然,意趣横生,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
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开头三句,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江上是风吹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相望,进而转写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了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 。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
以下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
”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 。
“飞”和“变”是写实,也是预期 。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
“更立”三句,思绪遥远,神游三峡,一幅壮丽神奇的理想图景在词中展现出来 。
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诗句作者: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