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写给父母的诗词( 八 )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 。
“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鬼节 。
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人类崇尚万物有灵思想,《礼记·祭法》载:“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 。
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
”到后来,鬼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地从万物有灵论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特的文化,构成了庞大的鬼魂体系,如地狱、冥君、十殿阎王和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等冥吏,并集中反映在民间的习俗、节日和鬼故事里 。
寒衣每一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谓“十月朝”,又叫“祭祖节” 。
是送寒衣节[3]。
也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的人,称为送寒衣 。
和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一并称之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
为免先人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是要焚烧五色纸,为先人送去御寒的...
中国传统鬼节有几个?中国的传统鬼节有三个,指的是清明节、盂兰盆节(中元节)、寒衣节 。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
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 。
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
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 。
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
此词条将详细介绍中外各个鬼节的起源文化等内容 。
【清明节】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 。
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
[1] 大都在冬至[2] 后的第108天(即三月初一前后) 。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打马球、射柳、蚕花会(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 主要在南方) 。
清明祭扫坟茔和丧葬礼俗有关 。
据载,我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因此无从祭扫 。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
秦汉时代,祭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 。
《后汉书?明帝记》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 。
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
”皇帝几乎是逢节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没那么多时间和金钱,便逐渐定格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
届时,官府允许官吏请假祭扫,民间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吏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坟 。
”到了唐代,祭扫之举已将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时值春暖花开,可以挑担载酒,热热闹闹去上坟,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节,也成了踏青游乐的日子 。
从世俗的观点看,这两个鬼节的设置也恰到好处 。
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时,经过一秋一夏的雨水冲刷和一个冬天的冰雪压盖,坟茔上黄土有些被冲落,变矮变小,借清明扫一扫,添点土,让先人的房子不至于漏风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过,天气渐凉,到了该添衣服的时候了,也该给地下的先人送点钱去,置办点衣服,不至于到了冬天挨冷受冻 。
【中元节】 中元(七月十五)又称盂兰盆节,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府之门,也是地府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 。
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 。
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 。
鬼节禁忌: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
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 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
- 七月十五|2022七月十五中元节能添坟土吗
- 中元节|2022年中元节晚上几点不可以出去
- 父子关系解冻的那一刻
- 范蠡卖牛
- 高利贷|父亲欠高利贷子女用偿还吗
- 《父母是孩子更好的美育老师》读后感锦集
- 《父母话术训练手册》读后感1000字
- 依柯的经济学故事:写给中学生的经济学的读后感大全
- 写给太重感情的你
- 爱人给父母的国庆节问候短信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