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忧愁难以排解的诗词( 二 )


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 , 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
”(李清照)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
柔:一作“愁” 。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 , 没有兴趣 。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 , 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两个“人”字同意 , 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
连天衰草 , 望断归来路: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 , 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 , 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
望断 , 即望尽 , 以极多次数凝望 , 一直望到看不见 。
【古诗今译】一个人独处深院闺房 , 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 。
怜惜春天 , 可春天已经匆匆离去了 , 就在这原本令人落寞难捱的暮春时节偏偏又下起了几点令人懊恼的雨 。
倚着栏杆 , 眺望远方 , 无论怎样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忧烦愁苦 。
心上的人儿 , 你现在何方?在这枯草连天的季节 , 望断天涯 , 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 , 南宋女词人 , 婉约派女作家 。
号易安居士 ,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
早期生活优裕 ,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后 , 流寓南方 , 明诚病死 , 境遇孤苦 。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闺情相思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情调感伤 ,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风格顿变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蹊径 , 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 , 崇尚典雅、情致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 , 留存不多 ,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 情辞慷慨 , 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 已散失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 , 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
...描写细腻B“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赏析】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 , 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 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 领起全篇 , 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 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
全句设色清丽 , 意象蕴藉 , 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 , 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
意境清凉幽然 , 颇有仙风灵气 。
花开花落 , 既是自然界现象 ,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 , 既是肌肤间触觉 , 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
前两句“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 , 暗逗离情 。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 , 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
接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两句 , 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
按顺序 , 应是月满时 , 上西楼 , 望云中 , 见回雁 , 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
但是明月自满 , 人却未圆;雁字空回 , 锦书无有 , 所以有“谁寄”之叹 。
说“谁寄” , 又可知是无人寄也 。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 , 盼望锦书到达 ,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