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诗词)( 三 )


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 。
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
【纪晓岚轶事二则】 一、灯谜联难倒君臣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
到了元宵节这天,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了御花园 。
乾隆与文武百官在御花园里走动,就好像是在灯海里神游 。
他们每到一盏灯前,或赏诗,或猜谜,或对句,不时发出一阵阵酣畅的笑声 。
文武大臣众星捧月般地陪着乾隆帝来到纪晓岚献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上写: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兽 。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
满朝文武看了这副灯谜对联,立刻收敛了笑容,皱起眉头,他们都被难住了 。
既爱对句又喜猜谜的乾隆帝,这时也没了辙 。
君臣一起,搜肠刮肚,绞尽了脑汁,但猜来猜去,还是不知所云 。
最后,只得让纪晓岚自己揭开谜底 。
原来,谜联是打两个字,上联是“猜”,下联是“谜” 。
二、巧对贺寿联 话说,乾隆帝在位五十年时,为了庆祝大清当时的繁荣富强,更为了庆祝自己在位五十年,乾隆皇帝遍请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赴宴 。
乾隆皇帝非常高兴,遍问谁是最年长者,其中一位称自己141岁,皇帝大喜 。
因为,大清国从l644年入关至此,正好是141年,此人正好见证了大清的这一历史,皇帝大喜,便招纪晓岚与己对一联: 上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为60岁,重逢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纪晓岚思考片刻,即对出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为70岁,双庆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
此联对得如此之工整,纪晓岚真可谓天下第一才子也 。
【对联天子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未登基前就酷爱对联,故有“对联天子”的雅称 。
元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
朱元璋当时刚想举事 。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途中,他遇到了好友葛恩,于是口占下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
葛恩沉思片刻,便以诘问句对出上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

【趣味语文(诗词)】

朱元璋听后,暗自高兴 。
朱元璋率军于集庆大胜元军后,在驿站小憩,见到有一名7岁儿童居住其间,乃是代父服役,便问童子:“你会不会对句?”童子答道:“会 。
”朱元璋便出上联曰:“7岁儿童当马驿”,儿童上下打量朱元璋一番,心想,此人不凡,随口以“万年天子坐龙庭”相对 。
朱元璋大喜,下令免其劳役 。
朱元璋在率军攻打姑苏城时 。
为了鼓舞士气,便以拆字法出了下联:“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
军师刘伯温随即以同样方法对出上联:“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
联意是说,您的“吞吴”意图,我一定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
朱元璋闻之大喜道:“军师知我也 。
”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传旨曰: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张贴春联 。
一日,他微服上街察访,忽见一户人家门口没有贴春联,便上前询问 。
原来此人家以阉苗猪为业,家里并无人会写字,一时又未请到秀才来写,正在为此事犯愁哩 。
弄清原委后,朱元璋自荐说:“我来替你写一副吧!”他根据户主的职业特点,展纸挥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
朱元璋视察完返回时,发现这家仍未把他亲自撰写的春联贴到门上,不禁大怒 。
户主连呼:“皇上走后,我们才知道这是千古难得的御赐墨宝,已经把它悬挂在中堂,正在焚香祝圣呢!”朱元璋听罢,转怒为喜、命侍从赐户主白银30两,以彰其一片忠心 。
一日,朱元璋在四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的陪同下,观看赛马 。
他见骏马飞驰,四蹄生风,偶得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一子一孙分别对出下联 。
朱允抢先对道:“雨打羊毛一片毡” 。
太祖听后,认为对句太软弱,无气势,不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