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明代诗词毛笔楷书字( 三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2、《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3、《春词》唐代: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5、《江南春绝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
苏东坡书法的特色是什么浅谈苏轼书法的特点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
”研究苏轼诗词文赋甚至生平故事的人不少 。
文学家的巨大光环,耀眼得让人看不清其作为书法家的光亮程度 。
对苏轼的书法,今人研究得并不多 。
笔者冒昧试为之 。
一、苏轼的书法特点1、用墨丰腴 。
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 。
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 。
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 。
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 。
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 。
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 。
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 。
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 。
如《辩才老师帖》、《与董长官帖》 。

2、结字扁平 。
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 。
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
3、横轻竖重 。
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 。
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 。
4、笔画舒展 。
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 。
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
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 。
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 。
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 。
5、轻重错落 。
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 。
如《武昌西山诗帖》中的“但见落日低黄埃”一句,一大一小,错落有致 。
有时是几个字重,几个字轻,轻重搭配,同样给人很强的韵律感 。
如《答钱穆父诗帖》中“借君妙语写春容,自顾风琴不成弄”一句 。
“借君”二字重,“妙”字轻;“语写春”三字重,“容自”两字轻;“顾风”两字重,“琴不成”三字轻,“弄”字又转重 。
6、大小悬殊 。
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 。
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 。
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 。
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 。
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 。
这种情况,在《武昌西山诗帖》中也有体现 。
7、妩媚天真 。
黄庭坚在《与景道使君书》中称“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 。
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 。
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 。
余13岁时读初中,学校发了一本中学生字帖,帖后附有部分名家作品局部欣赏 。
其中即有数行苏轼的《赤壁赋》 。
在诸多名家作品中,独苏轼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如此与众不同,至今犹记其词中有“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的句子,其给我留下了妩媚天真、温良敦厚、肥扁朴拙的印象极深,而对附录中尚有谁人的作品,已经完全记不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