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和尚诗词( 四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
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 。
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 。
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 。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
十诫诗·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
赏析:这首诗写出了一种痛苦而且凄美的爱情,描绘出了在爱情之中沉沦缱绻的一对爱人的情思和愁绪,复杂的心理变化让这种真实忧郁的爱情更加让人心口微痛 。
明明爱到深处,却逼迫让自己一刀两断的痛,那种极致淡漠的压抑近乎绝情的态度带着的对尊严的保留和对爱情的尊重……都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朴素简单的文字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
”如果没有相见怎会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语言中带着压抑的痛苦,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爱情是心灵上的交流,相知之后方知知己,当心灵覆叠与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带来的爱情将是温暖而贴心的 。
会把恋人放在心头一遍遍思量着,会把爱情在心中一遍遍重温着,这种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托 。
于是后悔着相知,后悔着深爱,只因失去所爱之后的痛苦无法承受 。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
”十指相扣,死生契阔,那些默默的陪伴赐予的爱情,足够滋润心灵,让我们感激它的慷慨 。
然而一旦分离,心口的温暖无法补偿带来的失落,足够让人心碎垂泪 。
欠下的那些温暖的陪伴,在分离之后终究无法偿还 。
恨人事无常,到底只能暗自神伤 。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
”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迹是怎样也无法抹除的,因为爱到深处爱到酴醾,当分离之后只剩下了故人的回忆,在一遍遍...
除唐诗宋词外有名的诗词,例如:临江仙(杨慎)、纳兰的词《诗经》就是陌生字太多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写得多美啊 。


古诗十九首 。
上学时候学过几首的 。


杨慎的 二十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 。
你说的临江仙就是其中的 。
元曲也很不错的,牡丹亭 。
李煜的作品集,年轻时候作品风花雪月的,晚期(被虏后)写得就是悲颓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