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荣字的诗词歌赋( 四 )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
含有语和溪两个字的诗词歌赋有哪些展开全部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春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对寒蝉凄切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行(琵琶行里有好多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摸鱼儿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忘记出处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别的实在想不起来了...
诗词歌赋的赋字的意思?赋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
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 。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
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 。
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 。
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 。
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 。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 。
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
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 。
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 。
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 。
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
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 。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