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长亭( 八 )


古诗词中几个常见意象赏析月:思乡 , 怀人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伤春 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 , 长满了青青荠麦 , 一片荒凉了.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 , 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 , 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 , 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 , 更令人觉得凄恻.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 , 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 , 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 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 , 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 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 , 别有一分愁滋味.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 岁寒松柏犹依然.”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 , 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 , 桑榆非晚”....
有关柳树的诗句那就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 , 也就是绿宝石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这是一首咏物诗 , 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
写杨柳 , 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 , 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
一年一度 , 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 , 丝丝下垂 , 在春风吹拂中 , 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
古典诗词中 , 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 , 婀娜的腰支 , 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
这诗别出新意 , 翻转过来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一开始 , 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 , 这千条万缕的垂丝 , 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
上句的“高”字 , 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 , 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 , 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 , 却给写活了 。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 , 献蜀柳数株 , “条甚长 , 状若丝缕 。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 , 玩赏不置 , 说它“风流可爱” 。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 , 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
但这是化用 , 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 , “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 , 最后 , 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 , 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 给大地换上了新妆 ,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 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 ,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 , 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 , 柳 , 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 ,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 , “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
提起碧玉 , 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 , 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 , 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