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诗词用典( 六 )


这正是后来江西派诗人说的“打猛诨入,打猛诨出”,用一种诙谐取笑的态度表示他们的情谊 。
这诗从用字、琢句以至命意布局,变尽建安以来五言诗人熟习的道路 。
然而比之曹植赠丁仪、沈约寄范云、杜甫赠李白等诗篇,黄庭坚虽然字敲句打,作意出奇,却仍未能有效地表达他的真情实感 。
当然,作为一个开创诗流派的艺术大匠,黄庭坚的诗并不是每篇都这样生硬的 。
当他受到真情实境的激发,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刻意好奇的习气时,依然能够写出一些清新流畅的诗篇,象下面的例子 。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 。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
黄庭坚 送刘季展诗帖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登快阁》 前人论宋诗,每以苏黄并称 。
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
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
宋诗最初形成反西昆的流派,是由于当时作者如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的面向现实,以诗配合他们的政治斗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意愿 。
黄庭坚论诗说:“诗者,人之性情也,非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 。
”又说:“其发为讪谤侵凌,引领以...
黄庭坚 秋日诗词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念奴娇》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
赏析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 。
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 。
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 。
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 。
“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
接着写赏月 。
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 。
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 。
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 。
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 。
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 。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 。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 。
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 。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
”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 。
“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
”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