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中的诗词

旅游景观中的诗词

描写风景的古诗词古诗词中描写风景最为经典的句子 1、衣上征尘杂酒痕 , 远游无处不消魂 。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陆游(陆游第一个 骑着驴旅游的 , 后人称其为驴友 , 此诗成为驴友们的骄傲) 2、敕勒川 , 阴山下 , 天似穹庐 , 笼盖四野 。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乐府 3、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 4、黄山说美恐非真 , 山川各异似才人 。
崂山逊君云如海 , 君无崂山海与云 。
——贺敬之 5、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6、平生好游不知止 , 二十三年十万里 。
鸦飞不到雁飞回 , 中有劳人双屐齿 。
——查初 7、一蓑一笠一髯叟 , 一丈长竿一寸钩 , 一山一水一明月 , 一人独钓一海秋 。
--钓鱼台 8、一衣带水连双山 , 绿树成荫桃花艳 。
神仙乐居此宝地 , 不知仙间是人间 。
——汉武帝 9、爱山爱水成吾癖 , 一笑艰辛亦饱经 。
虎舌龙牙初脱险 , 又题诗上绿波亭——查初白...
杭州旅游景点传说及故事,古诗的介绍断桥残雪断桥 , 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 , 她的名气最大.据说 , 早在唐朝 , 断桥就已建成 , 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平湖秋月位于西湖白堤西端.唐时此建望湖亭.清代在亭旧址修建御书楼 , 楼前筑有围栏平台.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 , 皓洁的秋月当空 , 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 , 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 , 故在湖畔立碑 , 题名“平湖秋月”.一九五九年 , 将原有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境 , 扩大到一千六百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园围墙 , 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观其详一碧”楼和四面厅 , 呈现新颖别致的园景.在湖石假山间 , 增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 , 掩映着亭、楼、厅、榭 , 极富诗情画意.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 , 水轮行处片云无 , 鹫峰遥度西风冷 , 桂子纷纷点玉壶.”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 , 清波门处.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 , 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 , 在杭州兴建清真寺 , 死后葬此 , 俗称回回坟.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 , 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 , 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 , 称“浣纱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 , 竞相啼鸣 , 故有“柳浪闻莺”之称.解放后 , 将一隅之地 , 建成占地十七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三面云山一面水的观景佳地 , 令人心旷神怡.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 , 并植有日本樱花 , 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双峰插云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其“双峰插云”御碑亭景点 , 在洪春桥畔.南高峰海拔二百五十六点九米 , 北高峰海拔三百五十五米.两峰遥相对峙 , 绵延相距十余里.当群山云雾迷漫时 , 两峰时露双尖 , 宛如峰插云霄 , 故名“两峰插云”.清康熙皇帝观其详游此 , 改为“双峰插云”.自然风光异常优美 , 峰势高峻磅礴 , 晴雨晨昏不同 , 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 , 彩云、白云或浓或淡 , 忽缠忽遮 , 是云是山 , 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西湖志》描述道:“每春秋佳日 , 凭栏四望 , 俨如天门双阙 , 拔地撑着 , 祥云 , 随风卷舒 , 日光遥映 , 常观五色”引人入胜.苏堤春晓位于西湖西侧.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 , 发动民工开浚西湖 , 除葑草 , 挖淤泥 , 化工20万 , 筑成了一条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长堤 , 人称苏堤.在长达2.8公里的堤上 , 建有六座石拱桥 , 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成观其详通行 , 苏氏无比喜悦 , 作诗云:“六桥横绝天汉上 , 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 , 老葑席卷苍云空!”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 , 设有长被靠椅 , 宽阔的草坪上 , 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 , 晴、雨、阴、雪各有情趣 , 四时美景也不同 , 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 , 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 , 澹点烟波倚岸妍.画舫停桡观翠袖 , 长堤勒马踏晴烟.花朝曾问西冷浪 , 谷雨重登锦坞巅.纵目楼台穷眺望 , 万山争列酒杯前.”三潭印月位于西湖三岛之一的“小瀛洲”附近.北宋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时 , 挖湖泥堆积成岛基.防止西湖再度淤积 , 立三座瓶形石塔为观察标志 , 名为“三潭”.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 , 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 , 若在月明之夜 , 洞口糊上薄纸 , 塔中点燃灯光 , 洞形印入湖面 , 呈现许多月亮 , 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 , 夜景十分迷人 , 故得名“三潭印月”.解放后进行了扩建和改建 , 现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亭亭亭、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及九狮石等景.岸上金桂婆娑 , 柳绿花明 , 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 , 岛中有湖 , 园中有园 , 曲回多变 , 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 , 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 , 人在镜中行.”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苏堤南侧.花家山有一小溪经此注入西湖 , 称花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在山下建花园 , 名“卢园”.园内种花养鱼尤为著名 , 固有“花港观鱼”之美称.园日久已废 , 至清重新凿池养鱼 , 建园筑亭 , 康熙皇帝题“花港观鱼”;勒石立碑于湖畔.解放后 , 在仅有的一池、一亭、一碑和三亩地的基础上 , 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整修 , 占地面积三百多亩 , 成为西湖风景区内最大的一级公园.分红鱼池、牡丹园、丛林、草坪和花港等景区.以鱼和花景观为最 , 池内蓄养数千条红鲫鱼 , 或潜或跳 , 游人投饵 , 群鱼争食 , 有声有色 , 赏心悦目;从池边曲径走去 , 便是花的世界 , 仅牡丹有四百多株名贵品种 , 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 , 千姿百态 , 绚丽多姿 , 别有情趣.南屏晚钟位于西湖之南 , 南屏山北麓.宋吴越王钱叔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 , 称“永明禅院”.地处怪石参嵯 , 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间.南宋时改名“净慈禅寺.”清康熙南巡时 , 以天将破晓 , “夜气方清 , 万簌俱寂 , 钟声乍起 , 响入云霄 , 致足发人深省也”之由 , 改称“南屏晚钟”、寺前原有一大钟 , 声音宏亮 , 每到傍晚 , 钟声在暮霭中抑场回荡 , 山谷共鸣 , 传声独远 , 形成“玉屏青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