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诗词全集( 二 )


欧阳修的诗话 , 改变了以前的论诗或重在吕评、或重要格例、或重在作法、或重在本事的做法 , 而是兼收并蓄 , 细加抽绎 , 以随便亲切的闲谈逸事的方式评叙诗歌 , 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
他在评论诗的时候 , 虽然不废雕琢 , 但主张归于自然 。
在《梅圣俞诗集序》中 , 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 , 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 为宋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欧阳修还在宋初的词坛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 。
他创作了很多词 , 内容大都与“花间”相近 , 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 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
《采桑子》十三首 , 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 , 写得恬静、澄澈 , 富有情韵 , 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
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 , 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 , “堤上游人逐画船 , 拍堤春水四垂天 。
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 , “平山栏槛倚晴空 , 山色有无中”(《朝中措》)等 , 也都是写景的佳句 。
由于作者对事物体察入微 , 看似随意写出 , 却是无限传神 , 没有炉火纯青的工夫 , 是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 。
而他偏重抒情的词 , 写得婉曲缠绵 , 情深语近 , 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 , 迢迢不断如春水” , “平芜尽处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 通过春水春山 , 从思妇眼中写征人 , 情意深远 , 含蓄蕴藉 , 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 , 感情亦非常深挚 。
他还有一些词 , 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 , 却直抒胸臆 , 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 。
还有一些艳词 , 虽写男女约会 , 也朴实生动;当然 , 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
此外 , 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 , 写了一些文赋 , 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 , 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
【欧阳修醉翁亭记古诗】作业帮题名: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朝代:宋代 作品体裁:散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 渐闻水声潺潺 ,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酿泉也.峰回路转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饮少辄醉 , 而年又最高 ,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 ,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 , 水落而石出者 ,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 暮而归 , 四时之景不同 , 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涂 , 行者休于树 , 前者呼 , 后者应 , 伛偻提携 , 往来而不绝者 ,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 , 杂然而前陈者 ,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 非丝非竹 , 射者中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起坐而喧哗者 ,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 颓然乎其间者 , 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 , 人影散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 鸣声上下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 醒能述其文者 ,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著名诗词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 。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琉璃滑 , 不觉船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