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诗词全集( 五 )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 , 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 , 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 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 , 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 , 而且经常出游 , 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 , 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
本文是山水游记 , 但抒情气氛很浓 。
作者的欣慰和悲苦都含蓄地蕴藏在风景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当中 。
为了增强风神情韵 , 通篇采取说明句式 , 共用二十一个“也”字 , 造成一种从容婉转的咏叹句调 。
在写景和叙事上 , 文章写得既明晰简洁 , 又丰满生动 , 勾划了一幅色泽鲜明、声态毕现的图画 。
它的层次利落分明 , 自远而近 , 由大及小 , 在疏朗的背景中鲜明地突出醉翁亭和作者的中心位置 。
至于语言的概括准确 , 自然流畅 , 多用排偶而不失于板滞 , 以及音节的响亮和谐等 , 都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度技巧和特殊风格 。
【译文】: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 。
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 , 树林山谷特别的美 。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 , 就是琅琊山 。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 , 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 , 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 , 就是所谓的酿泉 。
山势曲直 , 路也跟着弯转 , 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 。
这就是醉翁亭了 。
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 , 喝一点点就醉了 , 而且年纪又最大 , 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 。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 , 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 。
这山水的乐趣 , 是领会在心中 , 寄托在酒里的 。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 , 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 , 到傍晚云雾凝聚 , 山谷就昏暗了 , 这明暗的变化 , 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
野花盛开 , 幽香阵阵;林木繁盛 , 枝叶成荫;天高气爽 , 秋霜洁白;溪水低落 , 石出水面 。
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 。
早上出去 , 晚上回来 , 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 , 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 , 走累了在树下歇歇脚 , 前面的的呼喊 , 后面的回应 , 拉着老人和孩子 , 来来往往不间断的 , 是滁州人在游玩 。
我们在溪水边上捉鱼 , 溪水深 , 鱼儿肥;用酿泉的水做酒 , 泉水香 , 酒色清;野菜野味 , 随意放在地上 。
着这就是太守的宴会 。
宴会欢畅尽兴 , 不在乎有没有音乐 。
投壶的中了 , 下棋的赢了 , 于是旧杯和筹码递过来递过去 , 有的站了起来 , 有的坐了下去 , 吵吵闹闹的 , 是诸位宾客 。
那个面容苍老头发花白 , 昏昏沉沉倒在他们当中的 , 是太守醉倒了 。
过了一会儿 , 夕阳要落山了 , 人影散乱 , 太守回去了 , 宾客们跟随着 。
树林渐渐暗了下来 , 鸟儿在树林上上下下地叫着 。
游人离开了 , 鸟儿开始高兴了 。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 , 而不知道人们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 , 而不知道太守的快乐自有他快乐的道理 。
酒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 , 酒醒了可以用文章记叙下这快乐 , 那就是太守了 。
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 , 作为我个人十分喜爱这篇名作 , 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 十分乐观 。
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 , 后失败 , 欧阳修被株连被贬 , 此问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