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美人靠( 六 )


通过以上的方法进行古诗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自然美、音乐美和意境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高尚情操,更能使我们教育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经典古诗词将(qiāng)进酒〖唐〗李白《乐府诗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huán)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会须:应当)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注: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注:也有版本为但愿长醉不用醒或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
(径须:直截了当 。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唯有金樽美酒 。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被宋太宗毒死 。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 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