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赛的试题及答案( 七 )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 。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 。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 )所写的《 》:的,。
,。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 。
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
野旷天低树 苏轼 《竹里馆》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明月来相照 王维 《宿建德江》桃花潭水深千尺 刘禹锡 《赠汪伦》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浪淘沙》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 。
夏季 诗 仙 杜 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春季 诗 圣 李 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冬季 诗 鬼 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秋季 山水诗人 李 贺边塞诗人 王昌龄四.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1.,江枫渔火对愁眠 。
2.举头望明月,。
3.,人约黄昏后 。
4.,对影成三人 。
5秦时明月汉时关,。
6.,夜泊秦淮近酒家 。
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 。
1.。
2.。
五、按要求写诗句 。
(各写一句)(20分)1、 写春景的:2、 写夏景的:3、 写秋景的:4、 写冬景的:5、 写梅花的:6、 写兰花的:7、 写竹子的:10、 写爱国的:11、 写思乡的:12、 写送别的:13、 写友情的:14、 写长江的:15、 写黄河的:16、 写泰山的:17、 写华山的:18、 写庐山的:19、 写黄山的:20、写边塞风光的:六、附加题(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题,还有时间的话,就请你完成这些练习)(一) 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
(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
4·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
(三)古诗动物园:(填动物)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
2·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
4·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
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欲上时 。
7·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
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
那么简单.还要答案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决赛试卷 A~E组所有答案!!!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参考答案(C组) 第一部分基础题(40分,每题1分) 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一)1.D 2.A 3.B 4.D (二)5.A 6.D 7.A 8.C 9.B 10.C (三)11.B 12.C 13.B 14.B 15.C 16.A 17.B 18.D 19.C 20.C 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一)21.曹操;《短歌行》 22.王勃;《滕王阁序》 23.李白;《送友人》 24.白居易;《琵琶行》 25.元稹; 《离思》 26.王实甫;《西厢记》 (二)27.举类迩而见义远 2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9.明月何时照我还 30.千古风流人物三国 周郎赤壁 3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2.《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33.司马相如、司马迁 34.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6.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37.庚、辛;未、申、西 38.孟、仲、季 39.朔、望、晦 40.生员;举人;贡士;进士 第二部分(60分) 一、(8分,每题4分) 41. “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 。
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 。
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 。
42.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突出旅途的寂寞 。
人,也越走越远了 。
二、(2分,每题0.5分) 43.(1)使人退避;(2)部下;(3)表反诘语气,相当于:岂,难道;(4)儿女亲家 44.(1 )我要不是你们帮助不可能到这种地步;(2)请求放弃掌管的兵权 45.略 三、(6分,每题2分) 46.(1)同“义”,道理、意思;(2)辛劳 (3)责备 (4)“以”作连词,相当于“而” 47.(1)古时有讨除煌虫而未尽灭的情况,只是人们不肯听命、效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