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帝台春芳草碧色

古诗词帝台春芳草碧色

李煜的《帝台春(芳草碧色)》中“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行客”...上片顺叙、倒叙交相运用,由眼前景写到往日情,由往日情再回到现今状况 。
词中的主人公又遇到了春色美景,芳草遍陌,飞絮乱红,正是赏春郊游的好季节 。
记得当年自己曾与意中人一起到京郊野外踏青,盈盈笑语至今不绝于耳 。
而现今自己却独身远行到天涯海角,孤苦伶仃,无人解愁怀 。
下片则直抒胸臆 。
词中的主人公想忘掉那段恋情,试用了各种方法来排愁,包括拭泪、倚危栏、拼却割舍等,但还是忘不了 。
于是,他又重新燃起希望,还想知道恋人现今的情况 。
上片、下片的开首句都以比兴手法入题 。
“萋萋”既言春草茂盛,又喻别情浓烈 。
“还似织”既言愁恨密布,又喻愁恨如梭往来不断 。
大量的口语化言辞,也增添了此词的表情效果,显得真实生动,生活味浓 。
如“拼则而今已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活生生的语言随口而出,一下子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情味 。
如何鉴赏万俟咏的《帝台春·芳草碧色》?二台·清明应制作者:万俟...这是一首宫廷应制之词,写清明时节汴京朝朝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歌咏太平盛世和圣上恩德 。
词分三阕 。
上阕主要是写静景 。
梨花带月,海棠含雨,一早一晚,寓意春景,时时可见 。
接下来言春生于内苑而漫遍天下,极力形容圣恩圣德深广 。
“东风静”数句具体形象地描写春到景象,“好时代”数句则直接点明题旨,既结上面的写景,又总领下文 。
中阕则是写动景,描绘出一幅幅热闹图画 。
第一幅是莺歌燕舞,第二幅是少女游春,第三幅是男女幽会,第四幅则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
由景及人,人景相谐 。
下阕抓住清明节事展开铺写,场景由人间的极度热闹转到侯门之欢 。
其中“清明看”数句是写君臣同乐的融洽气氛,“敛兵卫”数句是写官民同欢的太平局面 。
至此“天下皆春”便落到了实处 。
整首词铺叙渲染,井然有序,语言典丽,雍容大度 。
李煜的《帝台春(芳草碧色)》中“飞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飞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飞絮,飞扬的柳絮 。
乱红,随风飘落的红花 。
这三句写早春景色,以词人看之,飞絮乱红似知人意,随风轻轻飞扬,与人的春愁一样,无力无劲 。
北宋词人秦观有诗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与此词意同,都是写词人眼中的早春景象 。
含有“芳草”的诗句有哪些?1、春事阑珊芳草歇 。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
——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译:本来春天是百花盛开、野草芳菲的季节,处处都有令人赏心悦目、欢情无限的景象 。
但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景色早就过去了 。
久处异乡,又是一年清明节 。
2、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
——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译:春草碧绿,郁郁葱葱,长满了南面的大路 。
3、平沙芳草渡头村 。
绿遍去年痕 。
——洪咨夔《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译:平坦的沙滩下,小河的渡口旁,有一个芳草鲜美的村庄,春天的绿色早已覆盖了冬季曾经带来的荒凉 。
4、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 。
——罗邺《芳草》译:芳草如烟,不管是贫家陋巷还是权门要路,处处长得青葱一片 。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
...
...中间要有林芳二字 最好类似 叶自飘林南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唐代诗人 。
字景山,后改名巨济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