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女子头发的诗词

古代形容女子头发的诗词

描写古代女子发髻古诗词温庭筠·《酒泉子》:“东邻娇小秀眉弯,水精鸂鶒飐轻风,修眉联娟,铅华淡淡妆成 。
”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曹植·《洛神赋》:“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柳永·《扬州慢》:“乌云堕髻,樱桃小口,”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
”孟浩然·《美人分香》:“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 。
”“凤髻金泥带,花冠不整下堂来 。
” 和凝·《宫词》:“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 。
”胡寅·《岳阳楼杂咏十二绝》:“不见惊鸿偏凤髻,空余天鉴写云鬟” 曹邺·《恃宠》:“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 。
” 王实甫·《山坡羊》:”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
” 冯延巳·《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
” 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
当时诗人正在今天的陕西周至任县尉 。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游览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
这是一首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篇幅很长 。
抒情成份很浓,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及它的悲剧结局 。
诗人从批判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 。
诗人将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
全诗荡气回肠、情节曲折,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彩,不愧为千古绝唱 。
关于描写发髻部分的诗句是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寻找 。
终于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
...
古代为什么用绿来形容女人的头发?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的宫女之多,由宫女们梳妆打扮的盛况可见一斑:“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氺也 。
”明亮的星光晶莹闪烁,像打开的梳妆镜,洗脸倒掉的胭脂水使渭水涨起油腻都好理解,然而“绿云”比喻乌黑浓密的头发却令人费解 。
关键是“绿”云为何用来比喻“黑”发?在视觉上,无论是“墨绿”“深绿”“微绿”都不能与“黑”相比 。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诗词上,还出现了“绿鬓”,“绿娥”之类的字眼,前者如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三“绿鬓愁中减,红颜啼里灭”,白居易《闺妇》诗:“红绡带缓绿鬓低” 。
后者如唐许浑《送客自两河归江南》:“遥羡落帆逢旧友,绿娥青鬓醉横塘” 。
绿鬓是指乌黑的鬓发,绿娥是指妇女的眉毛,以黛染画,眉呈微绿痕抹 。
黛是青黑色的颜料,涂之于黄白色的皮肤上,确微微有墨绿意 。
由青黑色的颜料与黄白色的皮肤相配呈微绿,我想到了色彩的调配规律 。
“五色”除了黑白外,还有“青、黄、赤”三种基本色,用三色中的任两色相调和,既可生成“七色”中的另三色:橙、绿、紫 。
示意如下: 赤→(橙)←黄→(绿)←青→(紫)←赤 由此可见,绿色是由青色和黄色调配而成,即青黄色 。
若“绿”到极致,就和青色无甚差别了 。
然而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都知道“青丝”是指“黑发”,那么,“青”就是“黑”了,形容头发确是(《辞源》义项③) 。
但“青”不仅指“黑”,否则,五色“青黄赤白黑”岂不有重复?由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知,青一指青色之物(《辞源》义项②),一指似蓝而深于蓝的颜色,即五色之一的青色(《辞源》义项①) 。
而“青”又常指“微绿”,如“草木初生为青色,引申为出生,少年,青春”(《辞源》义项⑤) 。
所以,“青”春必是一种“绿”春 。
青与绿的关系还见于“青丝”《辞源》义项中,“青丝”除喻“黑发”外,还可指“柳絮”,有庾信诗“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李白诗“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为例 。
就连“绿云”除了在《阿房宫赋》中比喻女人头发乌黑浓密外,也有喻“枝叶茂盛”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