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诗词解( 二 )


夜长人奈何?《捣练子令·深院静》年代: 唐 作者: 李煜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更多李煜诗词: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43.html...
陈叔宝诗词集《无名诗》:考差蒲未齐 , 沈漾若浮绿 。
朱鹭戏苹藻 , 徘徊流涧曲 。
涧曲多岩树 , 逶迤复继续 。
振振难以明 , 汤汤今又瞩 。
《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时宰磻溪心 , 非关押竹林 。
鹫岳青松绕 , 鸡峰白日沉 。
天迥浮云细 , 山空明月深 。
摧残枯树影 , 零落古藤阴 。
霜村夜鸟去 , 风路寒猿吟 。
自悲堪出俗 , 讵是欲抽替 。
《东飞伯劳歌》:池侧鸳鸯春日莺 , 绿珠绛树相逢迎 。
谁家佳丽过淇上 , 翠钗绮袖波中漾 。
雕轩绣户花恒发 , 珠帘玉砌移明月 。
年时二七犹未笄 , 转顾流盻鬟鬓低 。
风飞蕊落将何故 , 可惜可怜空掷度 。
《三妇词十一首·其十》:大妇正当垆 , 中妇裁罗襦 。
小妇独无事 , 淇上待吴姝 。
乌归花复落 , 欲去却踟蹰 。
《舞媚娘三首·其二》:淇水变新台 , 春垆当夏开 。
玉面含羞出 , 金鞍排夜来 。
《戏赠沈后》:“留人不留人 , 不留人去也 。
此处不留人 , 自有留人处 。
”《答后主》:“谁言不相忆 , 见罢倒成羞 。
情知不肯住 , 教遣若为留 。
解一句诗词第一句好理解 ,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 一个家庭无烦事叨扰 , 彼此之间和睦相处 , 自然是欢乐和谐了 。
第二句和一个故事有关 , 看完就明白了:圆心寺有个得道高僧 , 十六岁离开父母出家修行 。
自出家以来 , 他每天青灯黄卷 , 早诵晚唱 , 晨钟暮鼓 , 自感沾山水之灵气 , 吸佛道之精华 , 已经六根清净 , 六尘不染 , 了却了一切尘缘 。
因高僧德高望重 , 一时间 , 使得圆心寺香客不断 , 来参禅解悟的人也络绎不绝 。
一天 , 寺里来了一个青年 , 想了却尘缘 , 皈依佛门 , 在这里寻一份清净 , 找一方净土 。
青年跪在了高僧的面前 , 说:“师傅 , 请收下我做你的徒弟吧 。
”高僧看了看他 , 问道:“你真的能了却尘缘?”青年肯定地点点头 。
高僧的心里突然闪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 他不相信眼前这个青年能真的了却尘缘 , 一心向佛 。
于是 , 高僧拿出一个早已蒙尘的铜镜 , 递给青年 , 说:“佛门净地 , 纤尘不染 。
既入空门 , 尘缘必了 。
这面镜子就像是你的心 , 如果能擦净 , 就请你再来 。
”青年拿起铜镜跪别而去 。
回到家 , 净了身 , 燃了香 , 心无杂念 , 虔诚地拿起铜镜擦了起来 。
上面的浮尘轻轻一擦就掉了 , 然而 , 有几个黑色的印痕却怎么也擦不掉 。
于是 , 青年拿出一块磨石 , 打磨起来 。
就这样 , 青年起早贪黑打磨了半个月 , 铜镜终于光亮照人 。
青年高兴地拿着铜镜又来见高僧 。
高僧看了看 , 摇摇头 。
青年很是不解 , 问高僧:“难道铜镜还没擦净吗?”高僧微微笑道:“你再用心地看看 。
”青年拿起铜镜 , 看了又看 , 终于看见了一道印痕 。
这道印痕若隐若现 , 如丝线般在光亮的镜子上 。
青年的脸红了一下 , 接过镜子走了 。
青年回到家里 , 依然孜孜不倦地磨那个镜子 , 无论春夏秋冬 , 从来没有停息过 。
为了心中的希望 , 青年的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 腰也坐得如弓一般难以直起 。
可是 , 直到那个铜镜被磨得薄如蝉翼 , 那个印痕还是没有被磨去 。
青年不知道这印痕有多深 , 拿起镜子反过来一看 , 发现那个印痕已经透到了镜子后面 。
青年绝望了 , 他知道 , 镜子上的印痕无论如何也磨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