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词谱( 五 )


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 。
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亦其音节有然也 。
此以《东坡乐府》为准,选脍炙人口的“大江东去”一阕为定格,“凭高远眺”为变格 。
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
用以抒豪情壮志者,宜用入声韵,另有平韵一格,附著于后 。
【定格】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钦定词谱正体念奴娇 《碧鸡漫志》云:大石调,又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 。
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 。
苏轼“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樽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词》,又名《酹月》;曾觌词,名《壶中天慢》;戴复古词,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尧词,有“太平无事,欢娱时节”句,名《太平欢》;韩淲词,有“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句,名《寿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词,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张辑词,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词,名《白雪词》;张翥词,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谣》;丘长春词,名《无俗念》;游文仲词,名《千秋岁》;《翰墨全书》词,名《庆长春》,又名《杏花天》 。
此调有平韵、仄韵二体,凡句读参差、大同小异者,谱内各以类列 。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苏 轼凭空眺远句见长空万里句云无留迹韵⊙○◎● ●⊙○◎● ◎⊙○●桂魄飞来光射处句冷浸一天秋碧韵◎●◎○○●● ◎●◎○○●玉宇琼楼句乘鸾来去句人在清凉国韵◎●○○ ⊙○⊙● ⊙●○○●江山如画句望中烟树历历韵⊙○○● ●○○●◎●我醉拍手狂歌句举杯邀月句对影成三客韵◎●◎●○○ ◎○⊙● ◎◎○○●起舞徘徊风露下句今夕不知何夕韵◎●⊙○○●● ⊙●◎○○●便欲乘风句翻然归去句何用骑鹏翼韵◎●○○ ⊙○⊙● ⊙●○○●水晶宫里句一声吹断横笛韵◎○○● ◎○○●○●
如何学习诗词的平仄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
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
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 。
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 。
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我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特别是写旧体诗,我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 。
旧的平声不分阴阳,如现在读阴平的“忠”、“功”,读阳平的“同”、“红”,旧时都入一东韵,在诗词中可以押韵 。
仄声除上、去以外,还包括入声 。
入声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是由p、t或k收尾的),金元以后在北方话中渐渐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话里变为平声 。
因此,我们用普通话语音读旧诗,有时会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 。
如白居易《草》结句“萋萋满别情”中的“别”,照格律应该是仄声,因为古代乃是入声字,可是现在读平声,就变为平声了 。
此外,上声变为去声的字也有一些,如“市”、“道”等,因为都属于仄声的范围,在平仄运用上关系不大 。
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收敛、短促,音的性质各有特点,因而产生的情调也就不一样 。
按照音乐的要求——和谐、变化、抑扬顿挫等,如果能够使两者互相配合,交错出现,听起来就感到悦耳,否则就感到沉闷、单调 。
比如说,“走马观花”是仄仄平平,“骑驴观花”是平平平平,“走马看叶”是仄仄仄仄,三种说法对比起来,显然是“走马观花”好,因为声音有抑扬,有变化,和谐而不单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