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山水画上的诗词( 四 )


群峰倒影山浮水 , 无山无水不入神 。
”和“行在桂林市 , 人在画中游 。
”2、大年初一 , 北国的大地上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雪的袭击 , 山峦白了 , 河川平了 , 而意犹未尽的天幕上 , 仍还布满着厚厚的云层 , 大片的雪花时而还在飘忽着 。
而我却在这样的时刻 , 搭乘上了飞往温州的航班 , 开始了我的春节旅行 。
如今7天假日行程结束 , 投入繁忙的工作 , 常常在那闲暇时分 , 每每忆及这次旅行中温州空灵的奇山秀水和绍兴厚重的历史人文 , 常常感怀于心并又为此激动不已 。
这种情怀、这种感慨、这种体悟和心情 , 总想把它赋笔成文 , 珍藏于心 。
山水之游 , 虽为人生一大快事 , 但对于我来说却并不轻松 , 那隐匿在山水之间厚重的历史帷幕 , 却很难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 。
然而 , 这温州山水所独具的美质和神韵却使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超脱 , 乃至全然为之而陶醉了 。
想必现代人于忙碌紧张的竞争之隙 , 暂入自然的怀抱 , 让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涧去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 , 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怡悦那麻木的心灵 , 引清风细雨 , 涤一涤被污染了的情怀 , 也是一种怡然的活法 。
而这次春节旅行的第一站 , 温州的楠溪江 , 正是这样一处令人梦思神往的人间仙境 。
楠溪江 , 仅仅听听这个名字 , 就能感觉出她的美韵 , 更有那精明的温州人 , 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临江公路旁竖起的那一个个“楠溪江 , 山水诗的家乡”的大广告牌 , 就是仅驱车从这里一掠而过 , 身上也会落满这楠溪江山水华丽的诗句 。
到楠溪江的时候 , 是在大年初二 , 当北国的大地上仍在飘落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的时候 , 而这里的楠溪江 , 却细雨霏霏 , 绿意葱葱 。
我知道 , 这绵绵3百里的楠溪江分岩头、大若岩、石桅岩...
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王维在隐居辋川时 , 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
他自编为《辋川集》 , 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 , 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 , 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
寂静的山涧里 , 辛夷花自开自落 , 自生自灭 , 不假外物 , 不关世事 , 也无人知晓 。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 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 , 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 , 此诗是“入禅”之作 , “读之身世两忘 , 万念皆寂 。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 , 生于象外 , 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 , 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 , 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 , 居常蔬食 , 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
王维于31岁时 , 妻亡不再娶 , 孤居一室 , 屏绝尘累 , “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 , 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 , 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 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 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 , 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 , 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 , 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 , 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 , 都重启示和象喻 , 都追求言外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