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第四则上卷相关诗词( 六 )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
17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 。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
18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也 。
19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
20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
21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 。
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
22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 。
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
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弟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 。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
23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 。
不知先有冯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写春草之魂者也 。
24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
25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所忧生也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 。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
2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种境界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27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
《人间词话》十则 的翻译【课文全解】原文第一段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译文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
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 。
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
段解旁批点评注释原文第二段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
然二者颇难分别 。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
译文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 。
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 。
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
段解旁批点评注释原文第三段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

【《人间词话》第四则上卷相关诗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2)”有我之境也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3)”“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
(4)”无我之境也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
译文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 。
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