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指的是哪一个,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是??

1、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是??瑞士日内瓦州首府
日内瓦,一个美丽的现代化的大都市,传统上是国际组织及活动的集中地 , 城市的标志是位于市中心对开湖面的大喷泉,沿岸围绕着美伦美奂的花园,可以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花都” 。并以美不胜收的花卉展览闻名于世 。
日内瓦公约是相当出名的 。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 。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忆》中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斐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于战时救护伤病员问题的注意,并提倡各国创立救护团体 。1863年创立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 。1864年8月22日 , 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订《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 。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和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应受到接待和照顾等 。
上述公约曾于1906年和1929年进行过两次修订和补充,形成了《关于改善战时伤者病者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和《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 。1949年8月12日,63国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上,将原来的两个公约扩充为四个公约,即《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for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wounded and sick in armed forces in the field,即日内瓦第1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for the amelior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wounded, sick and shipwrecked members of armed forces at sea,即日内瓦第2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relative to the treatment of prisoners of war , 即日内瓦第3公约)和《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geneva convention relat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civilian persons in time ofwar , 即日内瓦第4公约 ) 。
截至1994年,共有187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缔约方 。该公约被认为是国际主义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 。中国于1956年加入此公约,同时对公约提出四项保留:保护国的代替必须经被保护者本国的同意;战俘或平民被移交他国后,原拘留国仍不应解除责任;占领区以外的平民也应适用公约的保护;战争罪犯不得享有战俘地位 。
日内瓦四公约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 。1977年6月10日在日内瓦又签订了日内瓦四公约的两项附加议定书,并于1978年12月7日生效 。
据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的一至二万年——冰河时期稍后 , 已有人类聚居于流入现今日内瓦湖的隆河(Rhone)河口两岸 。公元第一世纪,日内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 , 直至瑞士同盟经历重组时期 , 才为日内瓦带来了知识产业及财富,于1536年瑞士宣布成立共和国前,多方的势力不断侵扰此城市,1602年沙维斯(Savoy)公爵企图攻占日内瓦,而传说中市民猛烈抵抗,甚至将煲、壶等厨具作为武器猛掷侵略者,结果公爵未能得逞,此日成为后来每年的庆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