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 四 )


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太监,任尚方令 。他的工作是监管制造御用器物 。担任这些职务,自然要考虑节省开支 。价格昂贵的帛也在蔡伦的考虑之中 。能不能找到一种可以替代帛的书写材料呢?不仅与帛同样的轻便易写 , 而且价格还要很便宜 。
【纸的由来是什么,纸的由来】蔡伦经常在休息时到城外活动散步 。他不由想起了郊游时看到过的漂絮情景 。
所谓漂絮,就是人们利用不适于抽丝织造的次等茧来做丝棉时,先将次茧用水煮过,再铺在蔑席上浸到河水里去,用棍子烂成丝棉 。从事这项手工劳作的妇女,人们称之为“漂母” 。
蔡伦发现漂母在漂絮的过程中,有一些残留的丝絮粘在蔑席片上,等到晒干后,把残絮剥剔下来就成了一层薄6薄的絮片 。有些买不起帛的穷人就利用这种絮片写字;不过在这上面写出的字非常模糊 。
由于丝制品价格贵,一般老百姓穿不起,那时还没有棉花,平民百姓能穿的,只是麻制品 。人们将麻的皮剥下来,仍用在水中漂洗捣打的方法,制成适合于织造的麻纱 。在这过程中,也会在篾席上留下麻絮 。蔡伦发现,也有人利用麻絮片来写字的 。
“嗯,这倒是个办法,也许可以试试 。”于是,蔡伦当起了“漂” 。他将那些留在篾席上的丝絮和麻絮收集起来 , 放在水中继续漂洗捣打,将它们弄得很烂,再用席子把它们捞起来滤掉水分,晒干后就成了一些薄薄的、细密的絮片 。用它来写字 , 效果竟同帛差不多 。
纸就样诞生了 。现在“纸”字左边的“ ”部 , 也表明了最初的纸是跟丝有直接的联系的 。
在试验中,蔡伦还发现,用麻絮捣烂后制成的纸,跟用丝絮做成的纸不相上下,甚至还更结实些 。这当然使他十分满意,因为丝是贵重物品 , 丝絮不如麻絮容易获得 。蔡伦还想到,既然要费时费力将麻沤烂、捣烂,而那些没有使用价值的破布、破鱼网、树皮等不是更容易获得,又容易捣烂吗 。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蔡伦终于发明了成熟的纸的制作工序:将树皮、破布、旧鱼网等收集起来浸湿、捣碎、泥沙,然后用草木灰液浸透蒸煮,去掉胶质、油脂、色素等 , 再进一步捣烂,让它们成为浆糊状 。然后,把这种糊状的浆质捞出,薄薄地摊在竹帘上晾干,就成了柔软的纸 。7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将他的造纸方法上奏皇帝 , 正患病卧床的汉和帝非常赏识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 。后来,汉安帝因蔡伦发明纸有功,还封他为龙亭侯 。
我国的造纸术后来传入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又经非洲北部传到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蔡伦的名字也被留在了世界科技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