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为什么以淮河的哭泣为题,四年级下册语文目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中的胡杨的自述短文答案( 三 )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 。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著自己的孩子 。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 。齐读 。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 , 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 , 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氾滥的具体数字(2000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 , 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氾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
3、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 , 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 , 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 。”
师:不到两千年就氾滥了一千五百多次 , 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 。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 。(板书: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