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风俗,壮族的特点和风俗(12)


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 , 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 , 而是用白瓷汤匙勺起一羹,双手敬给对方 。
客人到家 , 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 , 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 , 不说污言秽语 , 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 。杀鸡时 , 鸡头、鸡翅必须敬给老人 。路遇老人 , 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阿婆”或“婆婆”;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
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 。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 。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 , 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 。此外 , 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 。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三两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 。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 , 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 。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 。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 。歌圩一般为期一天 , 也有连续两三天的 。参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 。老人小孩主要是“观战”、欣赏、品评,有的老年歌手参与活动 , 但他们不唱歌 , 而是给青年人当参谋 。歌圩非常热闹,除青年们对歌外,还有唱戏的、做买卖的 。各种日用百货、绫罗布匹、饮食糕点、鸡鸭鱼肉、蔬菜等,应有尽有 。实际上歌圩也带有几分交易会的性质 。
歌会
歌会与歌圩有所不同,大概是从歌圩派生出来的 。歌会的会期不一定,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 。参加歌会的人数多者上千,少者三二十 。歌会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表现壮族人民变革社会、变革生活的思想激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为主题 。其内容大体从开篇歌开始,进而到献歌、赛歌、评歌、和歌、学歌、团结歌等 。参加歌会的一般是对时政有所感的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