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风俗,壮族的特点和风俗( 十 )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 。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 。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 。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 。过河时 , 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 , 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 。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 。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 。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 。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 , 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 。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 。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 。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 。“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 , 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 。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 。“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 。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 。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 。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 , 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 , 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 , 请医问药 , 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 , 尽其孝敬之心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 , 所以不喜欢都难,呵呵~)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 。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 , 腰间系一条腰带 。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 。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 。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 。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 。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 。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 。“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 。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 。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 。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 。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 。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 。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 。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 。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