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风俗,壮族的特点和风俗( 七 )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 。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 。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 , 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 。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 , 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 。壮族人无论男女 , 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 , 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 , 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 。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 , 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 。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 。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人能歌,个个会唱 。因此 , 广阔的壮乡,

壮族的风俗,壮族的特点和风俗

文章插图
4、壮族风俗习惯是什么啊?详细壮族的习俗:
1、节日:
壮族的节日大多与当地汉族的节日相同 。春节,元宵节,春秋社会,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 , 除夕等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壮族的老年节日 。壮族有自己特色的节日是“三月三”歌曲节,“牛魂节”和“中国元节” 。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 。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 。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 。
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敬祖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 , 主要内容是祭祖和祀鬼 。这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过去这个节日忌讳用鸡作祭品,只能用鸭或鹅祭祀 , 尤以鸭为主,这个节日甚至因此也被称为“鸭儿节”),蒸糕做馍,并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以备祭祀之用 。
2、婚姻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 。过去,“女娶男嫁 , 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
直到近、现代,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 , 次日一起回娘家 。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 。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