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五种计时器,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 五 )


三、漏刻
漏刻是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 。漏,只漏壶;刻,只箭刻,即由漏壶水面的高低,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 。
漏刻的历史不仅古老 , 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历程,几乎始于新石器后期一直应用至清代 。至今保存最早的漏刻 , 是西汉时制造的,据史籍记载,漏刻的发展大致为 , 由单壶到多级壶,由沉箭法到浮箭法,东汉 时 , 张衡改单壶为双壶,改沉箭为浮箭 。
为尽量保持漏壶水量基本不变,水滴受水壶速度均匀 , 从而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漏壶多至三级、四级、 以三级漏使用最为广泛 。
中国的漏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计时器 。经考证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漏刻的计时精确度比14世纪欧洲的机械钟还高 。
四、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 , 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
五、浑天仪
《晋书?天文志》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制造浑天仪,说在密室中用漏水驱动,仪器指示的星辰出没时间与天文观察的结果相符 。仪器上分别装有日、月两个轮环,用水轮驱动浑象 。浑象每天转一周,日环转1/365周,仪器还装有两个木偶 , 分别击鼓报刻 , 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
六、水运仪象台
为北宋元v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 。这台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余,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木建筑 。台的下层有提水装置,由人力推动河车 , 带动升水上轮和下轮(筒车),将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 。
台中平水壶保持水位恒定,并通过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枢轮(水轮)上的受水壶流泄恒定流量的水,推动枢轮 。枢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昼夜机轮、浑象和浑仪 。
七、大明灯漏
1276年,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 。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计时器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 。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