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风俗习惯,彝族的风土人情( 十 )


“彝族年”(贵州、滇东北某些彝族地区称为“冬月年”,大小凉山称为“十月年”) , 也是彝族一个重大的传统民族节日 。很早以前彝族历一年为十个月,区此彝族传统过年日期与汉族不一样,后因受汉族影响,大部分彝族使用阴历(夏历)计年月,每年夏历正月过春节,而在川、滇、大小凉山及贵州、滇东北的一些彝族聚居区还一直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年节 。
此外,还有一些节日如云南大理地区彝族的“拜本主会”,路南,弥勒的“密枝节”及其他地区的“杨梅节”、“跳歌节”、“丰收节”、“汤牛节”等 。
历史上彝族人死后主要行火葬,但至解放前,除川、滇大小凉山地区尚保留着火葬外,其他彝族地区,因受汉族和其他民族影响 , 自明、清以来也逐渐实行棺木土葬 。
川、滇大小凉山彝族老人死后,停尸屋内木板上,头朝里,脚朝外,家人穿黑白、蓝色送终服 , 并派人四处向亲友报丧 。停户数日,请“毕摩”念《指路经》(也有译为《开路经》、《引路经》),选吉日架柴火化,火化地点一般多在村寨附近的山头或森林里 。每个家支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火葬场 。焚尸时将尸体连同停尸木架,一起置于松柴之上,下面点火,以一次烧成灰烬为吉祥,如中途熄灭或架柴为不祥 。火化后 , 有的直接将骨灰加土掩埋,有的将骨灰盛于瓦罐或白布袋,藏于人迹罕见的洞穴里 。丧家要打牛羊猪等祭献死者,招待客人 。同时至亲好友都要携带牛、羊、猪等前来祭献 。丧家以多打牲畜为荣,富有者打牛多达几十头 。
发明创造
彝族是我国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 , 勤劳智慧的彝族人民有许多发明创造,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多彩的彝族文化本身,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彝族先民与其他古代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
彝族先民很早就创制了与汉文同源异流的古老文字–彝文 , 一直使用到今天,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极为可贵的文化遗产 。
彝族先民根据“太阳的行度”观测太阳 。一年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余 。创制出我国最早的历法《颛项历》 , 即彝族太阳历 。彝族太阳历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是按十二地支转三轮计算的,这样全年三百六十天,余下五天(四年之内有一年为六天)作为过年时间 。这种太阳历纪年月和过年的习惯 , 在西南彝区中一直留有痕迹①[刘尧汉、卢央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6年版 。] 。但在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通行阴历②[罗家修:《彝族历法是阴历不是太阳历》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