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文章图片

《沉思录》中写道: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灵魂不可焦躁不安,生活才能平稳无忧 。”
一个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 。
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上,则水到渠成 。
01
事不拖延
听过一句话: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
我们往往陷入胡思乱想,却忘了该怎么行动 。
越是犹豫不决,越滋生出焦虑 。
勤,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 。
石悦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他的成功源自于每天的积累 。
5岁时,石悦开始阅读历史书籍,每天读2个小时 。
11岁,他把《上下五千年》读了7遍;
12岁后,他翻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
在这样的坚持下,他十几年来,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最终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获得无数喜爱 。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
人生就像一棵树,务必扎根深厚,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定成不了大事 。
曾国藩在写给儿女们的家书中说到: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
沉住气,打硬仗,吃硬饭 。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
为人处事,需要踏实勤勉,切记三心二意,拖延不定 。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文章图片

02
话不多说
俗话说:
“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 。”
人生在世,言语要谨慎,行动莫轻浮 。
丢掉抱怨和争论,是最高级的修养 。
稻熟低穗,人熟低声 。
三国时期,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隐居隆中,躬耕陇亩 。
在当时复杂局势下,诸葛亮不愿意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谋 。
干脆选择闭嘴,不管是非,静待时机 。
晴天耕种田地,雨天饱览诗书、研习兵法,韬光养晦,被称为“卧龙先生” 。
最终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选择步出隆中,留下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
后来诸葛亮在临终时,写了《诫子书》留给儿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言语,代表一个人的三观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选择安静,不评判是非 。
不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错 。
心中有尺,说话有度,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
《弟子规》云: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
宁肯沉默,也不要谄媚讨好 。
英雄无言,岁月有声 。
话不多说,静可内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