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习俗,青海有哪些重大节日( 四 )


远去的“太平歌”
大年初四、大年初五过年的第三个阶段就开始了,在街头巷尾敲锣打鼓,扭秧歌,即俗称的“太平歌”,每天晚上都要唱,一直到正月十五,唱的内容多为:三国故事、杨家将等,还有一些滑稽有趣的小段子,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生活幸福 。当然,农村没有剧院以及别的娱乐场所,只能组织这些自娱自乐的活动 。然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这种“太平歌”早已消失了!
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五,大街小巷掌灯结彩就要挂牌灯了,牌灯的两面是彩绘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故事配图,店铺门前放的是走马灯(转灯),龙灯,其中青龙代表风调雨顺,黄龙代表五谷丰登 。根据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这天,新婚夫妇要带上礼物到娘家躲灯 , 但不能留宿 。
在采访的最后 , 朱老师对采访人员讲 , 中国传统的民俗有许多都是很温馨,很有亲情感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逐渐的演变,有些传统习俗在人们心中逐渐淡化 , 比如吃年夜饭,现在许多人为了省时省力,都是在餐馆吃 , 为了保护环境和安全禁止燃放鞭炮等等,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是对于贴春联,还是很好地保留下来了 , 也应该保留,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习俗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传承方式,还有诸如花灯,社火等等,都是应该保留并继续创新的习俗 。
起源: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另一个是祖先信仰 。
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 , 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 。岁节(年节)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
传说: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 , 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 。
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 , 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