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为什么叫隐太子,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为什么?( 四 )


据李建成墓志记载 , 葬志刻于当年正月,而史书记载李建成下葬于3月,李世民当时经过40余天的心理纠结,在确定为“灵”后,再修改成最终的“隐” 。
“隐”在谥法当中,隐拂不成曰隐,明不治国曰隐,怀情不尽曰隐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有希望君临天下却最终未能如愿,也就是居位不终的意思,如陈胜谥号就是“楚隐王”,还有周朝的鲁隐公也是没有即位的 。
“隐”是一个中性的谥号,没有褒扬亦没有斥责,更多是对逝者的惋惜态度,这从情理上减轻了李世民对政变的负罪感,他的真实想法(在世间隐去李建成的一切)也被合情合理的“隐”字完全表达 。
此前以“隐”为谥的有名的例子有春秋时的鲁隐公姬息,姬息的名子用字和李建成的初追王号字同,谥又相同,这些对李世民来说可能不是偶然 。鲁国的大夫羽父建议摄政王姬息杀死弟弟以取得永久的王位 , 姬息拒绝,羽父又转而对其弟诬称姬息要杀掉他,劝他先下手杀兄,其弟立即接受,姬息遂被弑杀,其弟即位 。这就是鲁隐公和鲁桓公兄弟 。李世民在这后面也许隐秘地寄托了对长兄的惭愧 。

李建成为什么叫隐太子,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为什么?

文章插图
5、揭秘:李建成为何是被历史所遮掩的皇太子呢?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发动政变,残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逼迫唐高祖立自己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史称“玄武门之变” 。此后,唐朝史书对此事评价出奇一致 , 皆认为太子李建成无德,秦王李世民登基是被迫之举,民心所向 。
《新唐书》记载:“建成残忍 , 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 。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此段记载寥寥几十字,除了拍李世民的马屁外,把李建成形容成秦二世、隋炀帝等暴君,可人家李建成明明没有登基帝位,如何能做此类比,显然《新唐书》的记载也不是很靠谱 。
《资治通鉴》记载:“隐太子(李建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显然《资治通鉴》作者对太子李建成也并不满意,并在史书中以“庸劣”等词嫌弃李建成 。然而李建成真的有如此不堪吗,非得让史学家如此嫌弃?非也,史书的记载可能并不真实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史官记录,多次要求借阅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后来还命房玄龄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 , 也就是说唐朝史官记录的历史是经过李世民派人“润色”过的,关于李建成事迹的真实性就比较难以评判了 。民国大师更是在书中直接批评李世民修改史书,“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