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起源由来是什么,春节的由来( 八 )


唐朝以后 , 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 , 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于是 , 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
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 , 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 。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 , 也就是“福到了” 。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 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 , 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 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 。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 。会上达成了“行夏历 , 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 , 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 。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 , 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 一直到正月十九 。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 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