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都是怎么称呼的( 二 )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 , 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
7、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8、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 , 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
9、皓首:指老年 , 又称“白首” 。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 , 垂发服戎 , 功成皓首 。”
10、耄耋: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扩展资料: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 。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 。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 , 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
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
生?。河啄?。《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
总角:总 , 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 , 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