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都是怎么称呼的( 三 )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 , 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
始龀:龀,儿童换牙 , 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 。
教数:9岁 。
舞勺:13岁 。
及笄:指女子15岁 。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 , 又称“待字” 。
花甲(耳顺):指60岁 。
古?。褐?0岁 。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
黄发:指长寿老人 。
鲐背:指长寿老人 。
期颐:指百岁 。
扩展资料: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 , 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 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
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 。: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久寿:长寿 。
眉寿:耄[mao]寿,长寿 。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
姥[mu]: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 , 暮年 。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
扩展资料:
总角 , 汉语词汇 。
拼音:zǒng jiǎo
释义: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
中文名:总角
基本解释: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拼音:zǒng jiǎo
详细解释: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总角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
孩提:两至三岁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 , 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