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都是怎么称呼的( 七 )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年华,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 , 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 , 就把头发盘起来 , 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16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 。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 , 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半老徐娘 。
扩展资料∶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
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 。:指老人 , 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 , 白发则黄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久寿:长寿 。
眉寿:耄[mao]寿,长寿 。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
姥[mu]: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 , 暮年 。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生?。褐赣啄甑氖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 , 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3、髫年:女孩7岁称“髫年” 。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O岁腾芳,髫年超霭 。”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