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教案写法怎么样?

《春望》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
2、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
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 。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
一、作者介绍
1、幻灯片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 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 。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
二、初读诗篇,整体感知 。
1、老师先泛读一遍,然后出示幻灯片,认读生词 溅(

抵(
)搔(

浑(
) 胜(
)簪(

2、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 。
3、齐读
三、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